您的位置:首页 > 资讯攻略 > 徐玉玉案主犯被捕,嫌疑人郑贤聪仍潜逃

徐玉玉案主犯被捕,嫌疑人郑贤聪仍潜逃

2025-04-07 09:50:12

2016年8月,一起震惊全国的电信诈欺案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。这起案件的主角,是山东省临沂市一名刚刚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的高考生——徐玉玉。徐玉玉的家庭条件贫困,全家人仅靠父亲在外打工挣钱,而交学费的9900元更是一家人省吃俭用大半年才凑出来的。然而,这一切的希望和努力,却因一个诈欺电话而化为泡影。

徐玉玉案主犯被捕,嫌疑人郑贤聪仍潜逃 1

2016年8月19日下午4时30分左右,徐玉玉接到了一个以“171”开头的陌生电话。电话那头的人自称是教育局的工作人员,告知徐玉玉有一笔2680元的助学金可以领取。由于徐玉玉之前确实申请了助学金,因此她对这个消息深信不疑。随后,对方要求徐玉玉联系财政局的工作人员进行领取,并给出了一个电话号码。徐玉玉按照指示拨打了这个电话,接听的是冒充财政局工作人员的陈文辉。

陈文辉是福建泉州安溪县人,初中一年级时便辍学,是此次诈欺团伙的主要组织者。他诱骗徐玉玉到银行查询补贴款是否到账,并趁机询问了徐玉玉银行卡上的余额。随后,他以激活账号为名,要求徐玉玉将存有学费的银行卡全额提现,并存入他指定的助学金账号进行激活。毫无防备的徐玉玉按照指示操作,将9900元学费全部转入了骗子的账户。

然而,迟迟没有等到回信的徐玉玉开始意识到可能被骗了。她回拨了对方的电话,却发现已经关机。这时,徐玉玉才如梦初醒,自己遭遇了电信诈欺。在徐玉玉的坚持下,父亲连夜陪她去派出所报了警。然而,就在报警回家的路上,徐玉玉突然晕厥,不省人事。尽管医院全力抢救,但仍没能挽回她的生命,徐玉玉于8月21日晚离世。

这起案件迅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愤慨。公安部迅速组织山东、福建、广东、四川等地警方联合侦查追捕。经过缜密侦查,警方锁定了多名犯罪嫌疑人,并先后抓获了陈福地、郑金锋、黄进春、熊超等涉案人员。然而,作为案件主犯的陈文辉和郑贤聪仍然在逃。

郑贤聪是福建泉州永春县人,就读小学四年级时便辍学。在诈欺团伙中,他负责拨打一线电话,冒充教育局工作人员诱骗被害人。在徐玉玉案件中,正是他拨打了那个致命的电话,开启了这场悲剧的序幕。警方迅速发布了通缉令,对陈文辉和郑贤聪展开追捕。

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也推动了案件的迅速侦破。在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后,犯罪嫌疑人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。最终,陈文辉于8月27日投案自首,成为案件的重大突破。而最后一名在逃人员郑贤聪,也在家人的陪同下,于8月28日前往当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。至此,徐玉玉电信诈欺案的全部涉案嫌疑人均已到案。

经审查认定,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期间,陈文辉、郑金锋等人交叉结伙,通过网络购买学生信息和公民购房信息,分别在海南省海口市、江西省新余市等地冒充教育局、财政局、房产局工作人员,以发放贫困学生助学金、购房补贴为名,拨打诈欺电话骗取他人钱款。他们共拨打诈欺电话累计2.3万余次,骗取他人钱款共计人民币56万余元,并造成了徐玉玉死亡的严重后果。

在诈欺过程中,陈文辉等人分工明确,配合默契。他们首先由陈文辉、郑金锋等人网络购买公民个人信息、台词剧本,租赁诈欺场所,购买手机、手机卡等作案工具。然后,由黄进春、熊超、陈宝生、郑贤聪等人冒充教育局、房产局工作人员拨打一线电话,诱骗被害人拨打二线诈欺电话领取款项。陈文辉、郑金锋则冒充财政局工作人员接听被害人回拨的二线电话,以发放助学金、补贴款为由诱骗被害人向特定账户汇款、存款。最后,由郑金锋、熊超、陈福地等人负责转移诈欺赃款,并汇入陈文辉、郑金锋的专门存放赃款账户,完成犯罪。

这起案件不仅给徐玉玉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和损失,也引发了社会对电信诈欺犯罪的深刻反思。在徐玉玉案件中,诈欺金额虽然不足1万元,但最终导致徐玉玉心脏骤停死亡,造成了严重的后果。这起案件再次提醒人们,电信诈欺犯罪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,必须予以严厉打击和惩处。

为了打击电信诈欺犯罪,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,我国政府和公安机关采取了多项措施。一方面,公安机关加大了对电信诈欺案件的侦办力度,多警种合成作战,集中优势警力尽快侦破案件。另一方面,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加强了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和管理,严厉打击泄露、贩卖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。

在徐玉玉案件中,检察机关经审查认定,陈文辉等被告人不仅构成诈欺罪,还侵犯了公民个人信息罪。法院最终对陈文辉等被告人作出了严厉的判决。其中,陈文辉因犯诈欺罪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,剥夺政治权利终身,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;其余被告人也因犯诈欺罪被判处3至15年有期徒刑,并被处罚金。同时,法院还责令各被告人向被害人退赔诈欺款项。

这起案件的宣判不仅彰显了法律的威严和正义的力量,也给那些试图通过电信诈欺谋取不义之财的人敲响了警钟。它告诉我们,无论犯罪分子多么狡猾和猖獗,只要法律利剑高悬,正义终将得到伸张。

回顾徐玉玉案件,我们不禁为这位年轻生命的逝去而扼腕叹息。然而,这起案件也激发了社会对电信诈欺犯罪的共同关注和打击决心。我们相信,在政府、公安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,电信诈欺犯罪必将得到有效遏制和根除。同时,我们也呼吁广大市民提高警惕,加强防范意识,共同营造一个安全、和谐的社会环境。

相关下载